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光明网全文转载田雪梅教授文章

发布者:ywb日期:2015-04-24 00:00  点击数:
    十四次党代会以来,集团教师按照学校深化改革精神,积极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2015年3月27日,集团田雪梅教授的文章《比较政治教学应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网给予全文转载。

                 比较政治教学应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构成的政治学专业,任务尤其艰巨。

学科与现实依据

政治学虽然以探究公共权力运用和公共秩序构建为使命,但强烈的阶级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自古希腊以来,每一个思想家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和制度设想,都与其阶级属性紧密相联。二战后,美国政治学者在比较政治上所做的研究,也同样服务于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国政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人才培养。作为政治学的核心课程,比较政治制度课面临着如何看待中国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问题,直接体现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既要强调开放性,又要强调学科的阶级视野、国家视角和政治价值。

二战后,美国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现象的跨国分析,是以西式民主的实现程度为标准进行的。这种学科格局直接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中国在这个框架中被视为“不民主”或“变异”国家,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被有意识地遗忘在比较政治学的分析范围之外;二是比较政治的理论对中国问题缺乏解释力,从而无法达到对世界政治现象、政治规律的客观描述和总结,难以实现对人类“文明、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的准确认识。

经过30多年的探索积累,我国比较政治学科虽已呈现出自主探索的积极态势,但总体上看,知识体系仍然处于吸收借鉴西方理论和研究逻辑的阶段,自主性学科发展的意识远远不够,话语体系的西化倾向还比较严重。而作为全球性的重要力量,中国政治制度显示出积极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理应成为比较政治学关注的重要对象。这就要求中国的比较政治学一定要站在本土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提出符合国情现实的经验性意见,实现理论和课程内容的本土化转换,培养出服务中国政治建设的专业人才。

教学目标与理念

在比较政治制度教学中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目标与理念。

一是要有主体意识。比较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的渐进改革在良性道路上前行,而非在西方意识形态下走向歧途。因此,比较政治制度的课程不能受限于讲授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与价值理念,还要考虑其经验、观念在中国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将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经验纳入分析对象,要有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服务的立场。

二是要有全面比较意识。不但要进行西方发达国家制度之间、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的比较,还要将比较视野扩展至亚非拉国家,观察那些因政治变迁而导致动荡和衰败的国家;不但要对中西方制度差异进行介绍,还要加大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分析力度,对中西不同的社会结构做深度分析,对西方政治价值和制度的适用有限性做深入分析,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比较政治理论的偏见和局限进行剖析。

三是要有理论的提炼意识。西方国家的发展理论、民主理论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变种,遭遇到挫折,发展中国家从自己探索民主道路的过程中,辨别出西方民主的实质和利弊,正在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民主制度和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便是其一。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西方比较政治学语境中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截然不同,所坚持的基本价值也是冲突的。教师要主动使员工认识这个核心问题,以开阔员工视野,激发其关注现实政治,并对国家走自己发展道路有深入思考。

教学环节中的融汇

在讲授“当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历史传承”,讲授民主、共和、公民权利的原则时,要从西方历史事实出发,准确找出“自由、民主、人权”的来龙去脉,还历史本来面目。如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的“人”和“公民”的法文含义是指男性白种富人,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可以说,正是通过被奴役人民与民族的长期抗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理论与制度糟粕才遭到历史的唾弃,那些原来被少数人控制的“自由、民主、人权”才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维护根本权利的有力武器。

在讲授具体政治制度的环节,应着重强调以下方面。就“宪法制度”而言,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建设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相关决议,使员工懂得依宪治国与保障人民权利、规范政府权力、实现社会公正及实现中国梦的关系;要阐明宪法的阶级性以及西方法治文化的局限性,懂得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就“选举制度”而言,既要阐明西方选举的基本制度安排,又要指出选举本身的严重局限性,并结合中国选举制度指出中国民主形式与实践的独特性。就“政党制度”而言,在揭示西方政党政治功能弱化的同时,应在政党比较中阐明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就“司法制度”而言,要从有益于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视野讲透西方司法制度的理念、基本特点、制度表现和重要经验,让员工懂得中国司法制度建设任重道远,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比较政治制度课程的总结环节,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如何看待民主政治。要看到“福利”国家危机和债务危机使西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日益暴露,民族矛盾、地方主义成为西方政治制度面临的根本问题。而中国跳出选举迷信,超越西方选举模式,不断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二是如何评价政治制度。西方将政治制度的评价简单地以“民主”与“专制”标准来划分,认为民主就意味着繁荣、富强和自由,专制则意味着落后、野蛮和封闭,这既与实际不符,亦存在严重偏颇。事实上,善治一定与良政相联,而良政可以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又比如中国在过去30多年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比较政治制度”课程中,就是要将中西国情和社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此决定的政治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安排的差异讲清楚,将西方政治学理论在实践上的局限性讲清楚,让员工懂得不同时空背景下“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等概念背后的阶级性和特殊性。当员工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真正变成一种政治态度、政治信念和自觉道德,进而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梦想与伟大中国梦紧密相连之时,便是教学成功之时。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3/t20150329_1565603.shtml

光明网:http://www.gmw.cn/xueshu/2015-03/27/content_15220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