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 (1923.5.13-- 2016.5.27)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人,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核武器科学家、爆轰物理专家、金属物理专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陈能宽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实验部主任、副经理、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在慈利县江垭镇。1942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现正规大型的赌博软件矿冶系)学习。1947年至1950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冶金工程硕士、博士学位。1950年至1955年在美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员。“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新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爱他!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陈能宽始终心怀祖国。1955年底,陈能宽夫妇排除美国政府的重重干扰和阻挠回国,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1960年6月,37岁的陈能宽调入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从此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大地颤抖,天空轰鸣,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屹立天地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人自力更生研制、设计、制造的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陈能宽参与了中国大部分核试验的方案制定和组织领导工作。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人仅用了四年的时间,不但赶在法国人前面爆炸了氢弹,而且所花的时间是所有核大国中最短的。
陈能宽在这一专业领域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了30余年。有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在报奖时,大家公认陈能宽应该排名第一,他却“利用职权”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将荣誉让给一起攻关的年轻人。最后公布名单时,他比列名的人更感到欣慰和欢悦。
上世纪80年代初,陈能宽参与了中国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的前期论证工作,并直接参加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纲要的论证起草。1982年,由陈能宽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他因多次成功领导核武器重大试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他参与的“原子弹突破与武器化”和“氢弹突破与武器化”两项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7月,陈能宽被任命为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次年2月,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原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他组织专家作了大量跟踪、调研、动态分析、评估等工作,以及“863”计划有关领域的起草、制订和实施工作,为中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1996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9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他和朱光亚、周光召、于敏等23位科学家一起,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6年5月27日12时,陈能宽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